|
面向对象仿真的简史
昨天已是历史,未来还很神秘-佚名
面向对象的仿真(OOS)最早概念登载在1966年《Programming Language Journal》的论文<SIMULA-anALGOL based simulation language》,作者为Ole-Johan Dahl、KristenNygaard。这篇论文第一次创立了如:类,继承,多态,运行时绑定等重要概念,并被后续的编程语言所采用。1991年,Lomow和Baezner讨论了OOPS(基于对象的并行仿真),奠定了使用内存存取技术和多核处理器多线程的并行仿真理论基础。
1991年,Bischak和Roberts,研究了OOS的中心问题,如世界观,基于对象的世界观,以及OOS的范畴,可视化,对象创建,销毁,多态等技术,并对对象间通讯,OOS的问题和潜力做了挖掘,还有深入讨论了围绕OOS展开的一些学术争论,如过程的处理方法,控制仿真时钟,统计数据搜集等。
1997年Joines和Roberts(<<SimulationModeling with Simio A Workbook>>原作者)探讨了使用C++开发基于OOS的方法,它特别的将面向对象(Object-Oriented)和基于对象(Object-Based)的差异性进行说明,还展开讨论了“组合”方法。两位著作者第一次把系统仿真的程序风格(如我们常见的主流仿真软件C++和Java风格)和面向对象风格进行了区分,使用面向对象的仿真建模方法本身是“语言设计”的一部分,即代码即可视化对象。
1998年J.A.Joines&Roberts继续完善了基于对象仿真的理论,并尝试创建YANSL(仿真语言)来建立此类仿真模型。除了之前涉及到的OOS理论,两位作者开发了新的概念如:Frame和Framework。
1998年Cubert和FISHWICK进一步将OOS技术扩展到更多的仿真方法论,如有限状态机,功能块模型,等式约束模型和系统动力学,并探索了“多应用框架”,仿真中的几何和动力学,建模中的视觉元素等。这些都是三维建模的基础。
1998年Malloy和Chen扩展了SIMPLE++的开发了基础对象库,使得它能够模拟PCS网络。SIMPLE++就是后来的EMPLANT,即我们大家熟知的Siemens Plant Simulation。1998年也出现了Taylor基于对象的仿真语言,1998年第98界冬季仿真大会出现了TAYLOR二代的基于对象的仿真语言(即今日Flexsim的基础)。
-------------------
2010年Dennis Pegden博士(Simio技术的创立者)系统化的归纳了系统仿真的世界观,分别为事件,过程,对象,并解释了Simio的对象框架。
从1997年Joines和Roberts提出的“系统仿真的程序风格和面向对象风格”,“使用面向对象的仿真建模方法本身是“语言设计”的一部分”等创新概念以来已过了二十来年的历史,在2007年Dennis Pegden博士在这个方向上真正的走出实质性的一步(冬季仿真大会上发布白皮书《智能对象,仿真的未来》),Simio系统仿真软件(对象建模+流程图构建对象逻辑),意在重新复兴传统仿真技术,摒弃旧方法的众多弊端,使仿真技术能够往更加简单易用,灵活,高效,‘去编程化’ 的方向发展,并预言系统仿真的未来发展趋势将沿袭仿真技术本身发展轨迹,即从低层的开发,向用户友好性的对象行为逻辑可视化发展。目前该项技术已经获得国际技术专利保护。
该文发布于“MySimio”微信公众平台,无锡迅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。平台上有大量的知识供您学习。在微信上搜索MySimio加入我们的simio知识平台和其他精品仿真平台。
|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
x
|